三次IPO失败之后,鲟龙科技递表港交所再冲刺IPO,要做“港股鱼子酱第一股”。
近日,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鲟龙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约八成收入依靠海外,2024年毛利率为负
根据招股书披露,鲟龙科技号称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企业”。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公司自2015年以来连续10年实现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名。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鱼子酱销量持续占据全球市场的30%以上,于2024年达35.4%, 超过第二大企业的5倍以上。鲟龙科技构建了覆盖鲟鱼育种与养殖、鱼子酱加工、销售及品牌营销于一体的鲟鱼和鱼子酱全产业价值链。公司创立了鱼子酱品牌“KALUGAQUEEN(卡露伽)”。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鲟龙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4.91亿元、5.77亿元、6.69亿元以及3.015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2.33亿元、2.73亿元、3.24亿元以及1.758亿元。
虽然业绩呈增长趋势,但毛利率存在波动。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计入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前的毛利率分别为65.6%、70.1%、66.3%及71.3%,扣除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后,毛利率分别为1%、1.3%、-2.9%、0.4%。其中,鲟龙科技2024年毛亏损主要由于附属公司(辽宁鲟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024年7月遇到夏季洪灾。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鱼子酱产品,鲟鱼制品、活鲟鱼销售及其他鱼子酱衍生品销售的收入占比很低。

鲟龙科技大部分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产品已出口至46个国家和地区。需要注意的是,贸易保护措施、出口管制或贸易制裁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业务。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销售占比分别达79.8%、76.7%和80.1%,2025年上半年占比达80.9%。
鲟龙科技在国内以自有品牌“卡露伽”销售,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和成都建立5大销售中心,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国内销售的占比同期约20.2%、23.3%和19.9%,2025年上半年占比约19.1%。
报告期内,鲟龙科技的五大供应商为饵料及鲟鱼供应商,来自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分别占同期总采购额的60%以上,来自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46.2%、44.1%、33.5%及29.2%,占比较大,如果公司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鲟龙科技的客户主要包括全球鱼子酱公司和精致食品公司,报告期内,来自五大客户的销售总额分别占各期总收入的36%、34.4%、35.3%及36.4%。
三次A股IPO失败,曾陷财务造假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IPO之前,鲟龙科技曾三次冲刺A股上市,但均以失败告终。
2011年,鲟龙科技提交创业板上市申请,但经发行审核委员会审阅后,其上市申请未获批准,主要由于对若干关联方交易金额占公司当时总收入及净利润的比例引发关注。
根据创业板发审委披露的2012年被否原因:2010年12月,公司股东资兴良美以每股3.9元增资305万股,占公司发行前股份4.99%。公司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间向资兴良美采购7—8龄雌性西伯利亚鲟、杂交鲟和史氏鲟,该批采购鲟鱼价值共计3660.1万元,重量共计131.49吨,计划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实现加工;公司2010年和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110.28万元和10318.9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481.1万元和3482.39万元,扣除与资兴良美关联交易影响后,公司2010年和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063.83万元和7978.5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124.85万元和2765.00万元。上述交易对公司2010年和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影响重大。
创业板发审委认为,上述情形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61号)第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不符。最后经表决,同意票数不足5票,申请未获通过。
在此次被否之后,2014年鲟龙科技提交第二次创业板上市申请。
而在这一次IPO期间,鲟龙科技和资兴良美之间的一场官司,让鲟龙科技陷入了财务造假的争议中。
2014年9月30日,鲟龙科技预披露了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招股书中关于“公司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提到,鲟龙科技和湖南省资兴市良美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有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因双方存在分歧导致合同难以履行,只得诉诸法律,最后法院的判决支持了鲟龙科技的诉求,被判决解除合同并返还定金。此后有消息称,资兴良美不服申请再审,提交的证据称,2012年鲟龙科技IPO时曾帮助造假以应付证监会。这一指控直接质疑了鲟龙科技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鲟龙科技表示,第二次创业板上市申请提交后,公司曾就中国证监会的问询作出回复。2018年1月,经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后,公司第二次创业板上市申请未获批准,主要由于对公司海外销售、存货水平及公司当时股权架构的关注。
2022年12月,鲟龙科技提交深主板上市申请,但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受理通知。2024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但2025年8月又从新三板自愿摘牌。
对于上市仅一年多就终止挂牌的情况,公司公告表示,这是基于公司所在行业发展状况及自身战略发展的整体规划考虑,为更好的集中精力做好公司经营管理,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高经营决策效率,实现公司及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新三板退市之后不久,公司即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
资料显示,公司创始人王斌,55岁,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992年7月至2003年4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历任多个职务,包括人事处科员、开发处副处长。曾任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总经理。2003年4月,33岁的王斌创立鲟龙科技,2024年3月公司登陆新三板。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2025年10月23日,王斌合共控制公司约34.64%的权益,为单一最大股东。杭州资本大佬、西子国际董事长陈夏鑫持股12.67%,为最大外部股东,西子国际旗下西奥电梯总裁周俊良持股5.15%;投资大佬饶康达旗下沣石投资控制7.93%的股权,千发集团持股5.59%,中信证券投资及中信金石投资旗下金石坤享分别持股2.09%和2.09%。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5年上半年,鲟龙科技分别宣派股息约2.32亿元、8160万元、4510万元,其中2022年的派息金额接近公司同期净利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