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近日,“百保君暴雷”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热度不断。
据悉,百保君是百保(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保科技”)旗下平台,是一款健康服务搜索引擎。其官网信息显示,百保君是一家做广告、卖“流量”的公司,帮助消费者找到保障顾问,帮助团队获客。
百保君于2020年10月由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安保险”)全资子公司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众安科技”)孵化成立,自创始之初即定位于打造数据驱动的算法保险。
据界面新闻了解,百保君通过“售卖权益+返还超额京东e卡+返可提现积分”的模式吸引用户参与。今年9月起,多位用户反应百保君京东e卡不能按时兑付,这也是“暴雷”事件由来。
界面新闻获悉,近期百保君曾公告承诺退款,并披露了明确的退款方案。根据百保君的退款方案,部分用户历史收益将大幅打折。即便以此种方式计算,也仅有少数用户曾收到“毛毛雨”的退款。
有消息称,百保君法定代表人李雪峰已被警方带走调查,涉案金额或超亿元。界面新闻就此向相关方求证被告知,“目前该案件处于侦查阶段。”
公开信息显示,百保科技已获得火山石资本、青橙鹿资本等投资。天眼查显示,众安科技持有百保科技24.6799%股份。此前,众安保险回应第一财经称,旗下子公司众安科技已转让百保君运营方百保科技全部股权,“我司同属受害者,正持续关注案件调查情况。”
界面新闻从多位用户处了解到,百保科技曾与第三方公司签署渠道战略合作协议,借此引入更多用户参与。同时,其内部工作人员可能也参与了投资。
如此“投资”
定位为“保险服务搜索引擎”的百保君,是如何成为“投资渠道”的?
以百保君小程序上的护理保障94版为例,用户在花费94元购买该权益后并激活后,可获得100产品积分权益,所领100积分可兑换为100元面值的京东e卡,也可提现,但会收取一定手续费,也可以用于购买其他权益;同时在两个月的权益有效期内,如触发生效条件,最高还可申请100元住家护理津贴。
意外保障积分89版则仅对会员开放,仅允许积分支付。用户在花费89积分兑换该权益并激活后,在购买日60-65天之间可领取100元京东e卡一张;同时,在两个月的权益有效期内,如触发生效条件,能够获得最高100元的误工补贴,
界面新闻从用户处了解到,“e卡领取后一般是按照面值的94%~97%出售给专门收卡的人。”
按94%计算,购买意外保障积分89版权益,两个月的收益率能够达到5.6%,远远高于各大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约1.75%)。因此,多数参与用户一次购买多份权益产品,旨在获得背后的高额投资收益。
孙先生自2023年10月开始在百保君投资,“当时支付2490元可以得到(面值)3000元的京东e卡,分6期,支付当天可得500元e卡,随后间隔30天可领500元e卡。同期支付2490元,也可选择兑换3000元话费,并可以给多个手机号充值。”孙先生告诉界面新闻。
来自上海的陈先生从2023年9月开始在百保君平台投资,目前有约22万元待百保君退款。“这中间,仅有过一次e卡延迟两天的情况。直到今年9月暴雷。”陈先生说。
此前,百保君曾发布关于权益卡退款公告。公告称,“为了保障退款计划的落地可行性,在保障本金兑付的前提下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筹措资金环境,我们求同存异统一把已经获利和预期可以获利的用户的利润金额统一打5折后先行执行。”
其中,本金指“在平台上未兑付订单的实际支付金额,扣除该账户历史收益(所有订单定际支付金额减去历史领取京东卡面值)”;利润指“在平台上未兑付订单的实际支付金额,扣除本金”。
根据公告,退款将以本金优先的形式,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用户各自应退本金和利润,按比例分批次退款。

根据退款时间表,第一笔退款将在今年11月20日之前到账,将退给用户20%的本金和10%的利润;在今年12月31日前退给用户40%的本金和10%的利润;在2026年3月31日前退给用户40%的本金和30%的利润,至此,本金已全部退回,利润已退回50%;剩余50%利润将于2026年6月30日前退回给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其本金方式扣除的历史收益是按e卡面值计算,但用户出售e卡往往低于面值。再加上“利润五折”,此种计算方式会导致用户历史投资收益大幅打折。
然而,上述明确的退款计划并未完善执行。据多位用户透露,仅9月24日前申请退款的少数用户收到过“毛毛雨”退款。
“按照百保君小程序公布的算法,我和朋友共有30万元可以退款,但法人被抓以后,大家都觉得可能拿不回来了。”孙先生说。
“拉人头”模式
百保君同时推出“邀好友得积分”活动。根据积分规则,邀请者每成功邀请一名用户购买不同的权益,将获得相应的积分,此外,进入获得积分排行榜的邀请者,将获得额外奖励。专门靠拉人头盈利的人被成为“车头”。
陈先生告诉界面新闻,在今年4月,原先的车头群解散,成立了新的车头群,但车头还是原来的人,只是微信变成了百保君认证企业微信。“原本可能是第三方个人或第三方公司在做车头,后来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看似官方的群,让我们继续相信他们。我们在情感上感觉到受骗。”


另有迹象表明,百宝君内部人员也参与了相关投资。
有用户通过京东PLUS专属客服查询e卡采购商,客服给出的收货人联系电话“18*****4799”,与百保君服务号8月21日公布的“百保君运营活动周排行榜”3009渠道排行榜上榜用户手机号“18*****4799”高度相似。多位用户怀疑,排行榜上的用户“18*****4799”与百保科技e卡收件人“18*****4799”为同一人,均为百保科技内部工作人员。


“我们怀疑这几个渠道排行榜上的车头都是百保君内部人员,”陈先生表示,“因为我们这个车队签了返点协议,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充钱,都只保持在第十名左右,但我们没有发现有比我们更高流水的其他团队或个人。”此外,也有用户怀疑百保君内部工作人员在制定排行榜上“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存在暗箱操作及腾挪资金的可能。
同时,界面新闻从多位用户处获悉,百保科技曾与第三方公司签署渠道框架合作协议,以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购买权益产品,而该行为是否违法也是多位用户质疑的问题所在。



“从这份合同上看,百保与渠道商签订的是平台的代运营协议,从条款上并不存在违反强制性法律法规的商业模式,合同效力应为有效。”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嘉靖告诉界面新闻。
朱嘉靖对界面新闻进一步强调,当然渠道合作合同的内容不能完全解释百保的商业模式实质。如果实际商业模式中媒体所称的存在“承诺不切实际的高额回报”“缺乏真实盈利来源”“借新还旧”并“存在隐瞒或编造信息”的情况,则可能构成典型的庞氏骗局,从法律上构成“集资诈骗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转折点
在凭借高额返利不断吸引用户参与,但业务本身持续亏损的模式下,百保君走向此终局或是必然。但在故事的最开始,百保君的初心是做好保险撮合交易平台。
2020年10月,众安科技孵化成立百保君,2021年3月后者完成天使轮融资数千万元,同年6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数千万元,并在2022年3月完成Pre-A轮融资5000万元。
2021年,百保君COO苏炜鑫曾在媒体专访中表示,作为保险科技平台的百保君早在孵化初期就确立了以行业合规展业诉求为原则探索新型服务模式,也就是现在推出的“帮买、帮找、帮设计”商业模式。针对中小险企线下拓客难的问题,百保君特别为保险代理人打造了O2O服务模式,即通过线上为代理人寻找用户需求、线下开展服务的方式,来帮助险企或保险经纪公司扩展用户资源。
2022年,百保君CMO李毅也公开表示,百保君做的是一个拉式供应链,行业都在做帮卖,而百保君做的是帮买。未来短期内百保君还是会坚持深度探索,争取在半年之内把百度各个场景流量转化情况和用户质量情况探索完,以此来验证和完善模型,2023年初开始探索更多的流量场景平台。
从百保君官方服务号得以窥见,在2023年上半年以前,百保君确实在做“帮买”,履行着保险撮合平台的基本盘业务。
自2019年8月9日起,百保君服务号发布《初次见面,我是百保君》文章,百保君服务号开始正式运营。
2019年8月9日至2019年12月13日,服务号保持约一周一更的频率,所发布内容均与保险产品密切相关。但2019年12月13日后停更。
2022年5月18日起,百保君服务号再次以一定频率开始更新,发布内容与保险产品相关,同时有部分内容引流向保顾服务等。直到2023年7月21日停更。
界面新闻记者翻阅百保君服务号发现,公司对外呈现显著变化的时间大致在2023年9月前后。
短暂停更之后,2023年9月21日,百保君服务号再次复更,但发布内容变成了“数字充值权益活动周排行榜”,并以约一周一更的频率更新至2025年9月18日,期间再无与保险产品相关的内容发布。
孙先生与陈先生也是从这里开始在百保君投资。
谈及最初的参与原因,陈先生表示,“当时是信用卡群的群友推荐的,当时有拉人头得积分活动,所以有很多人都参与进来了。”
“当时是朋友介绍的。当时支付2490元得3000京东e卡,e卡94折卖掉变现2820元,再减去2490元成本能赚330元。半年330元的利润比银行还高,就算我套信用卡,倒5个月,费用也用不了330,对我来说可以说已经是空手套白狼了。”孙先生告诉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查阅众安保险年报发现,2021年、2022年,众安保险年报中均披露了百保君的应占亏损。而2023年开始再未披露这一数据。众安保险也表示“百保公司自2023年起不再反馈经营情况。”
界面新闻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了多位百宝君员工采访,均遭拒绝。
众安是否担责
那么众安保险是否需要为百保君暴雷事件买单?
众安保险表示,百保公司法定代表人、实控人为李雪峰,“众安科技”以无形资产评估作价投资,但未参与实际经营管理。百保公司自2023年起不再反馈经营情况,众安科技已于2024年决定退出百保公司,并于2025年5月与百保公司其他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转让了持有的全部股份。
但多位用户表示,最开始是看到众安保险的背书,才选择相信百保君。
“我们冲着众安的招牌去买的,结果众安自己都跑了。众安2024年就决定退出,到2025年才做这个事情,也没有及时去切割或者做公告。”陈先生表示。
“目前百保科技的公开查询信息上,众安科技依旧为大股东。”朱嘉靖对界面新闻表示,“首先,股权转让的生效并不以工商登记完成作为要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名册是公司内部确认股东资格的依据。股权转让后,股东名册的变更是股权权属在公司内部发生转移的标志。而工商登记的作用在于其对抗效力,即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这表明,工商登记并非股权转让的生效要件,而是对抗第三人的要件 。”
“基于法人主体的独立性原则,如果由于百保君产品的问题,导致百保科技承担相关或有债务的情况下,众安科技作为公司股东,在出资充实的前提下,并不需要对百保科技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朱嘉靖强调,当然前提是众安科技不存在滥用股东权利而导致“刺破公司面纱”的情形出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