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奢侈品的门槛悄然降低,总有人欢呼“真香”,也有人质疑“掉价”。近日,玛莎拉蒂格雷嘉纯电SUV以35.88万元的限时价格出现在公众视野,瞬间引爆舆论。有人直言这是“真香”,也有人冷眼旁观,认为品牌正在失去光环,纯属意大利国的孔乙己。

先抛结论。争议背后,实则是奢侈品牌生存法则的延续——用入门产品扩大拥趸基数,用顶级体验巩固稀缺光环。而无法忽视的质疑声,其实是汽车行业战国时代的杂音。毕竟当国产汽车品牌崭露头角的当下,加上外资品牌销量的持续走低,对品牌的唱衰,无疑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而当我们更加理性、中立地看待这件事本身,却也不难发现其中的内在逻辑。
来自爱马仕的启示:入门产品是“圈层漏斗”

我们不妨换个赛道,看看更纯粹的“奢侈品”——爱马仕。这个近乎成为“奢侈”二字本身的品牌,其年销售额中,香水、丝巾等入门产品占比超40%,但90%的利润来自铂金包等高定品类。消费者通过一支口红、一条丝巾接触品牌,最终目标大多是拥有一只Kelly包。这种“体验-向往-忠诚”的路径,让爱马仕既赚到了流量,又守住了塔尖地位。“俗气”些讲,一款带有奢侈品logo的产品,的确会让多数人觉得更有面儿。

同样,玛莎拉蒂也看中了这条路。但值得一提的是,最终让这个品牌走上这条路的,或多或少有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环境的影响在。而不同的是,即使是所谓的“入门”,小几十万的价格也注定不是一条丝巾可比的。这既是玛莎经销商在特定时代的市场对策,也是对消费者的投石问路。“漏斗式”用户运营究竟能否让消费者买账,还需要时间来证明。毕竟过去的玛莎离一般群众太远。同时,品牌也需更巧妙的定位和营销方式,才能让人觉得这钱花得值。

多种情况综合,让更多消费者以史无前例的价格,接触到了玛莎的纯电SUV。看似“放低姿态”,但长期来看,未尝不是品牌在时代浪潮中的一次精准落子。这扇短暂的窗口,让更多人在这个价格带上,第一次触摸到三叉戟的标志。而这,恰恰是消费者的“买它时刻”。它像一张限时发放的“意式奢华体验券”,让那些原本在BBA之间犹豫的消费者,有了一个更极致的选择。
玛莎拉蒂的“双线游戏”:流量与留量
谈回汽车本身,即使是格雷嘉这样的车型,价位铆钉了中产及以上的客群,也并非是随时可换的消耗品。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年轻化作品,拿出了自身的诚意,也吸引了不少追求小众和意式奢华车型的新贵的目光。但不巧的是,如今正是汽车工业技术爆炸的时代,形形色色的产品都有那么几手绝活儿,想在当下夺魁,没那么容易。


曾经以跑车皇后的形象征服国人的玛莎拉蒂,面临近年来更快、更紧迫的竞争格局,似乎还是维持着意大利人那副随意慵懒的样子。当然会有人讲,这是洋人跟不上时代,黔驴技穷了。但也不妨热爱者去追捧,觉得这样才有那种意式格调。格雷嘉这款车,正是这样的背景下,玛莎针对年轻人需求推出的一款SUV。近4.9米的车身,2901 mm的轴距,的确是满足了更多的生活用车场景,而招牌的线条风格和出色的动力表现,又提醒人们这依旧是一台玛莎拉蒂。很多人戏称,现在的外资品牌造的都是杂牌电动车,但又有多少人了解过真正的前沿纯电技术?玛莎,如今依旧活跃在赛道之上,而其电车的技术,也是源自Formula E电动方程式的赛场。


单看这车,再加上车标加持的品牌魅力,可以说,除了价格一般人够不上,其他没毛病。
是生不逢时,想要以激进策略博出位?还是长久的价格战略规划调整?不论更侧重于哪边,这次却是实打实把价格打下来了。四十万左右落地拿下一台玛莎拉蒂,其他一切问题似乎都不该是问题了。但效果如何,可能也没那么简单。这就涉及到消费心理了,如果购车者是完全想靠超豪华品牌来装点门面,一款四五十万的车,恐怕在他们心中担不起超豪华的名。

那么所谓的超豪华、奢华,究竟是定价到几百、乃至几千万就行?还是自身贯彻的一套理念呢?从玛莎拉蒂的行为来看,大概是后者。这次给家人们打下来的价格,并未涉及跑车和超跑,不论是GT还是MC20,仍旧“高高在上”。更加生活化的SUV,则默默承担起了意式奢华传播大使的责任。也许,这款格雷嘉,将成为更多人了解、爱上玛莎的一个契机。

结语:
奢侈品牌该“高冷到底”,还是要与时代同行去寻求“价值共鸣”,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爱马仕用丝巾编织出的庞大信徒网络,也不是能轻易复刻的路径。能否顶住压力和迷茫继续前行,这是玛莎拉蒂需要自己面对的考验,正如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它所经历的一样。而对消费者来说,当他们启动格雷嘉,驶向远方,是否真香,会收获自己的答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