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2025年沪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围绕“全球贸易新形势下的沪港合作与突破”主题深入研讨,为“十五五”时期沪港协同发展凝聚共识、擘画蓝图。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樊纲,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道根,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冷伟青等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启宗致辞。

梁振英在演讲中指出香港作为全球第八大贸易中心,核心优势在于贸易服务与法治等软环境。国家多年来的五年规划持续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沪港应瞄准需求精准对接,在大宗商品供应链、中企出海等领域深化合作,助力国家贸易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

权衡指出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重构,供应链韧性、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成为核心竞争维度,香港的离岸优势与上海的在岸根基形成天然协同,在全球变局中更需强化战略联动,共同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
陈启宗表示对亚太区未来五到十年的投资环境保持乐观。中国服务行业有巨大发展机遇,但需加强研究如何优化经济结构与企业架构,确保中企既能顺利出海又能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形象与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沪港合作至关重要。

樊纲认为全球化虽受美国单边主义冲击,但多数国家仍愿遵循现有国际规则开展贸易投资,中国也在持续扩大开放,未来多元开放的贸易投资规模可能超越以往。海量高学历人才、充足清洁能源等亮点为我国提供了重要发展动力与空间。沪港两地适度的“兄弟竞争”能共同探索、实现共赢,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

张道根认为资本“走出去”成为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常态。上海正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打造企业“走出去”服务集聚区。香港是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超级联系人。沪港需发挥各自在岸与离岸优势,通过打造互联互通平台、深化金融与专业服务业合作、健全人才体系、设立双总部等举措,全方位协同助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行稳致远。

冷伟青发言指出以上实为代表的上海在港企业从战略(如金融合作、产业协同)、人才(如交流实训)、民心(如公益服务)等方面发力,助力沪港优势互补,共筑联动新格局服务强国建设。
在平行分论坛环节,来自沪港13位企业家、专家、行业组织负责人围绕“中企出海与内外贸易一体化挑战”、“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与服务能力优化”展开精准研讨与务实交流。
在“大宗商品供应链生态与服务能力优化”分论坛,香港科技大学施天艺副教授提出运用Web3技术构建沪港大宗商品数据安全共享新范式;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滨从基础设施互联角度,阐述激活大宗商品生态动能的实践方案;上海交易集团党委副书记朱华与利记集团副主席陈婉珊均强调要用好香港自由港优势,合力打造国际大宗商品枢纽;招商局集团中国外运华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威则提出利用沪港联动提升大宗商品期货供应链韧性。
在“中企出海与内外贸易一体化挑战”分论坛,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梁兆贤提出了“走出去2.0”时代沪港协同助力企业高质量出海的框架思路;东方国际集团董事长季胜君分享了企业“全球布局、跨国经营”的战略经验;香港工业总会施金城与香港贸易发展局谭丹妮均凸显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提出要强化沪港联动搭建全球联通桥梁;永发印务总裁赵雷的出海实践分享与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彭羽关于自贸试验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联动的建议,为中企出海提供了多元视角。
此次研讨会汇聚沪港两地高端智力资源,既立足全球贸易变局研判宏观趋势,又聚焦具体领域探索实践路径,形成了“强化沪港功能互补、构建协同发展机制、聚焦关键领域突破”的核心共识。
本届沪港合作发展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共同主办,香港中国企业协会上海企业分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协办。来自沪港两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界代表与会,紧扣会议主题为沪港合作共谋良策,共话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